拉图博科(Ratu Boko)的历史尚未明确,许多关于此地的认知均来源于铭文,甚至是民间传说。据说,在此发现的最古老的铭文可追溯至公元792年,铭文指出此地名为无畏山寺(Abhayagiri Wihara)。
考古学家认为,夏连特拉王朝(Saliendra Dynasty)在760-780年间的统治者Rakai Panangkaran,在其退位之后建造了拉图博科(Ratu Boko)。据说,他退位的原因是他想追寻精神上的安宁,于是他将注意力集中到宗教事宜上。无畏山寺的含义就是“宁静的佛寺”。此外,无畏山寺所处位置的风景尤为壮丽。
根据Mandyasih铭文记载,此地名称后改为Walaing Kraton。在当地语言中,Kraton是指宫殿。更改此地名称的是Rakai Walaing pu Kumbhayoni,他是公元856-863年间统治该王朝的国王。
在17世纪期间,荷兰人H.J.DeGraff提到:来到印度尼西亚的欧洲人报告了一处遗址,并将其称为普拉布博科(Prabu Boko)的宫殿,普拉布•博科是来自巴厘岛的国王。他就是有关拉腊•琼河格兰公主的民间传说中提到的普拉布博科。
该寺庙群结合了佛教和印度教的建筑风格,其中包括佛教的五方佛(Dyani Budha)、塔婆物(Stupika)、Terakota碑以及金色和银色的佛教碑文;三座小型印度教寺庙、女性外阴像(Yoni)、杜尔迦女神像(Durga)、象头神像(Ganesha)以及描述楼陀罗(Rudra)的碑文,楼陀罗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神的别称。
修复
1790年,荷兰研究员Van Boeckholtz首次发现了拉图博科的遗址。然而,针对拉图博科这座寺庙的认真研究却是在百年之后方才进行。据考古学家称,拉图博科寺庙曾是日惹王宫Kraton、宗教场所和洞穴。
建筑结构
拉图博科分为4个区域。该寺庙坐落于山上的台地上,寺庙前院位于西侧。该地区拥有三个台地,台地之间以安山石围墙分隔。
西侧
寺庙的西侧约为2公顷,该地区因Tlatar石山而广为当地人知晓。Tlatar山的山坡十分陡峭,唯有部分地区可用于耕作。该地区拥有极其有趣的考古发现:沉积岩小道、大大小小的池塘,以及本土陶器和外来陶器。
中部
巨大的石门给人留以深刻的印象,寺庙的第一重大门有3道门,第二重大门有5道门。这些门的形状被称为“帕杜拉沙”(Paduraksa),帕杜拉沙门是一种传统的爪哇式建筑结构。距门不远处是百图普提(Batu Putih)寺庙,该寺庙采用石灰岩构建而成,其名意为“白色石头”。
除百图普提寺庙之外,这里还坐落着一座两层建筑,该建筑的占地面积为26平方米。建筑中间设有一个方形的深洞,由此推测此地可能是火葬场。
该地区还拥有一个大水池以及一些基石,这些基石本用于构建石柱。建筑师采用当时传统的建筑技术,石墙和屋顶均是使用有机材料构建而成,所以该建筑无法长期保存。
西南侧
有证据显示,西南侧的礼堂和阁楼周围均筑有石墙,石墙上设有一道帕杜拉沙门。本用于放置石柱的位置显而易见,附近设有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以及3座小型寺庙。此外,该区域还设有许多圆形和方形的泳池。
东侧
拉图博科的东侧地区拥有更多的水池和一些洞穴,洞穴由石头雕刻而成。其中,名为Lanang的洞穴内拥有三座白石雕像。沿着楼梯向下走去,便会发现一些由山坡岩石刻成的洞穴。在拉图博科的东侧地区,坐落着一尊佛像。
Taman Wisata Keraton Ratu Boko
地址: Jl Prambanan-Piyungan Bokoharjo Prambanan Sleman Yogyakarta
电话: 0062 274 496 510
传真: 0062 274 498 325
邮箱: ratuboko@borobudurpark.c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