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概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面积35.65万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吉普赛人。通用德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德国的交通非常发达,城市里有巴士、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可以乘坐这些车到任何一个角落,而且,这些车一般均会准时准点到达每个大小车站,每个站无论大小,都有交通车到点和开点的时刻表,无论是公共汽车还是地铁等,均很少延误。城市与城市之间,除了飞机外,更有众多的火车穿梭往来,许多城市之间每小时均有一班车前往。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其经济实力位于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量居于世界第二位,同时也是联盟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这主要归功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在德国的成功实践和德国对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高度重视。德国是一个科学之国,直到世界二次大战为止,所有45位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中,有10位是德国人;40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德国人占16人。

  德国也是一个福利国家,在这里,低收入者不仅可以少交税,还可以享受低费用的医疗保险,得到房租补贴以及其他补贴,失业者可以领取失业金,生活困难者可以领取国家救济金,不但由国家负担其生活费,还由国家负担其房租的费用。

  德国是浪漫、梦幻、优美的旅游胜地。德国的魅力在于她秀丽的山川风光、灿烂的文化古迹以及独特的生活风貌。她有著名的阿尔郫斯山之路、浪漫之路、多瑙河之路、古堡之路、葡萄园之路及童话之路。

  德国的文化史源远流长,每年德国各地都举办国际性文艺节,包括从古典乐到摇滚乐的音乐节、电影戏剧节、小型艺术节以及综合艺术节等,它们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综合艺术工程。

柏林

  柏林,作为德意志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城西依照巴黎凡尔赛宫建造的夏洛特宫,菩提树下大街上精美的古典建筑,还是斯比河畔众多的博物馆,都很有吸引力。柏林既是个历史古城,又是个集文化、博物馆和不夜天娱乐设施于一身的城市。每年一度的文化节、音乐节、爵士节,再加上市内五十多所博物馆及展览馆;入夜后的酒吧,啤酒和夜生活场所,无不反映出柏林是个活泼多姿的大都会,足以令游客留连忘返。

  慕尼黑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巴黎和罗马看齐,同被视为文化艺术之都。该市有酿酒厂64家,出产的啤酒闻名世界。每年9月底至10月初的啤酒节一连两星期在特蕾西亚草坪广场(Theresienweise)举行。

  汉堡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位于易北河等三条河流的汇合处。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国际商贸中心之称,历来也是众多银行和保险公司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著名“水上城市”之一,仅桥梁就有1500多座。

法兰克福

  当游客漫步于法兰克福这座城市的时候,会感觉法兰克福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因为在二战期间,这座城市中80%的建筑被盟军的轰炸机炸毁,至今火车站还残留了一堵墙,是市中心战后唯一还“站”着的建筑,现已成为这座城市中仅有的一座真正的古建筑,而其它貌似古朴的建筑,如市政厅、歌剧院、大教堂,都是战后法兰克福市民捐资重建的。

  法兰克福是欧洲现代建筑之都,千姿百态的现代楼宇被玻璃装饰着,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欧洲最高的大楼-德国商业银 行就矗立在这里,进而又成为欧洲现代生活的中 心,法兰克福的汽车展览、图书展览、消费品展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的生活被现代化的楼宇映衬得更加热烈多彩。

  玻璃装饰是法兰克福建筑的特色,整座城市都闪烁发光。财和大街是这座现代都市中最精彩的部分。这条步行街的两侧汇集了各种门脸,各种风格的商店,是此地的购物中心。人们称这里是“德国的曼哈顿”,实际上这条街要远比曼哈顿幽静美丽得多。这座城市没有那么多的人,购物街也就一扫熙攘拥挤的容貌。街中间种了许树木,树旁有圆圈状的座椅,成群的鸽子飞起又落下,整座城市幽静而动人。

景点介绍:

法兰克福

罗马广场(Römerberg)

  缅因河流经市区,将法兰克福一分为二,古城区的罗马广场就在河的北边;罗马广场旁有个罗马厅,实际上就是旧的市政厅,里面的皇帝殿(Kaisersaal)是许多罗马皇帝进行加冕的地方。罗马广场西侧的三个山形墙的建筑物,可以说是法兰克福的象征。虽然遭遇数百年战火的摧残,但整修后仍保存完好。罗马广场的东侧则有有一排古色古香的半木造市民住宅。

老歌剧院 (Alte Oper)

  老歌剧院(AlteOper)是法兰克福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法国巴黎歌剧院的复制品,1880 年建成,当年威廉一世皇帝观看了首场演出之后,大为感动,宣布说唯有法兰克福能继承如此金碧辉煌,1945年战争以后它完全成为废墟,七十年代末的修缮共花费了两亿四千万马克,新建采用新古典主义式。如今同时作为音乐厅和会议中心使用,属一流的文化场所。

法兰克福大教堂—(Cathedral of St.Bartholemew)

  法兰克福大教堂是一座哥德式建筑。是13至15世纪的哥德式建物,又称为“皇帝大教堂”(aiserdom),因为是德国皇帝加冕的教堂。从14世纪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虽几经战火,仍能幸免于难。在1562-1792年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加冕典礼即在此举行。在教堂的宝库内陈列有大主教们在加冕典礼时所穿的华丽衣袍。

科隆

科隆大教堂(Der K?lner Dom)

  科隆大教堂和它的157米的两个尖顶已经成为科隆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标志,而且也是众所周知的德国建筑的纪念碑。由16万吨石头堆积而成的如同石笋般林立的科隆大教堂,从奠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规模,其中所蕴涵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才是科隆大教堂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公元1248年8月15日,科隆地区主教康拉德·冯·霍施塔登在圣母升天节这天为大教堂动工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2.5万名市民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了,在这个德国当时最大的城市里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富人捐钱,穷人出力,艺术家贡献智慧,统治者全力支持。科隆大教堂内也是宝物多多。最著名是重达24吨的大摆钟和一个中世纪的黄金匣——三王龛。大摆钟是世界各地教堂中的“巨无霸”,而三王龛则是由黄金、宝石和珍稀饰品组合而成的“宝中宝”。“三王龛”是因耶稣的故事而得名。传说耶稣降生时,有东方三博士前来朝圣,显示他是基督。第二次显灵是耶稣受洗时,圣灵鸽子落在他头上,标志着他是上帝之子。第三次是他参加一次婚宴把水变成酒,体现了他的“神力”。科隆大教堂还有许多关于“三圣节”故事的彩色玻璃和壁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慕尼黑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Olympiapark)

  著名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一组高度集中的特大型体育建筑群。是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举办的场地,也是目前慕尼黑市民最佳的运动场所。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近距离的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的总体造型和核心建筑是由慕尼黑的建筑师贝尼斯(G.Benisch)及其伙伴奥托(F.otto)设计的。1968年开始施工,到1972年陆续建成。整个公园由33个体育场馆组成。包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游泳池;综合体育馆;自行车场;冰球场以及拳击馆等。此外还有大型的水上运动湖,奥林匹克村和新闻中心、电视塔等。这个综合性体育场馆占地总面积3平方千米。 最吸引游人的还是目前被设置为电视转播塔、高290米的奥林匹克电视塔,它是慕尼黑最高的建筑物,在它的中间有观赏平台和旋转餐厅,搭电梯至塔顶后,从塔上俯视,奥林匹克公园名副其实,曲曲弯弯的人造湖,林木茂盛的小山皇,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在阳光下闪烁的“鱼网帐篷”屋顶,真象渔夫刚提出水的鱼网。在塔上也可鸟瞰慕尼黑全城。天气好时,还可望到阿尔卑斯银色峰峦的秀丽景色。

圣母教堂 (Domkirche zu Unserer Lieben Frau)

  教堂高109米,宽40米。橘红的屋顶和两座有绿色圆顶的高塔,是其最特别之处,壮硕的外型、鲜明的色泽、高99和100公尺的双塔,是此教堂吸引人们目光的所在。它的特殊的圆顶,在1525建成后被许多巴伐利亚的塔楼用作为一个模型。教堂巨大且简单。原来的哥特式的内部的大部分已经被反对改良主义者破坏了或搬迁。

  在教堂内的最有趣的事情是在王子选举人KurfürstMaximilian的黑云石的纪念坟地以及在教堂内的“魔鬼的脚印”。根据传说, Frauenkirche的建筑师,J?rg von Halsbach ,对魔鬼许诺说建造一个从里面不能看到一扇窗户的教堂。因此,魔鬼就帮助他建造了Frauenkirche。在他完成了大楼以后,建筑师带魔鬼到教堂的中间,告诉魔鬼说在这里你不能看见一扇单个的窗户。但是所有经常去做礼拜的人都在一个拥有充足光线区域就坐。魔鬼听后非常愤怒的跺脚,他的脚印就在留在了石头地板上。

新市政厅(Neues Rathaus)

  新市政厅是一座位于玛丽亚广场北侧,19世纪末建造的巍峨挺拔棕黑色哥特式建筑,上面像撒了一层白霜。整个建筑布局恢宏、装饰华丽,从1867年起用了40年时间才建成。市政厅85米高的钟楼上装置有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Glockenspiel),每天上午吸引不少游到此观看,特别是初到慕尼黑的人,都不愿错过机会。据说1516年慕尼黑发生大鼠疫,全市有几千人丧生,基余的纷纷逃避他乡,全城十室九空。52年后,威谦五世公爵为了恢复和重振慕尼黑,便在这里举行大婚庆典,游行庆祝,与民同乐,热热闹闹,慕尼黑从此恢复兴旺。人们为了纪念这次驱赶“衰气”的大庆典,便在市政厅钟楼的五六层上设置了木偶报时钟。每天11时,12时和17时奏鸣,此时塔阁里许多彩色人像开始动作,或手持斧剑,或骑着骏马,或提着花灯,或吹着洋号,上下两层,排着队簇拥而出,配合音乐节奏,举手投足,载歌载舞,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年大婚庆典的盛。各种仪式共持续10分钟。这套表演装置是慕尼黑艺术工匠的垂世名作。

柏林

勃兰登堡大门(BrandenburgerTor)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标志。此门始建于1788年,历时三载完工。高26米,宽65米,进深11米。门内有五条通道,中间的一道最宽,原为皇室御道。勃兰登堡门通体用白色砂岩条石砌成,门两旁各有六根巨柱,气势雄厚。门上在矗立着一座胜利女神的青铜像。她头戴桂冠,背插双翅,左手执辔,右手握杖,立在飞驰的两轮四马战车上,英姿飒爽,形象生动。这座神像连同四马战车在1807年被拿破仑当作战利品带走,但七年后又让德国的队伍带回来了。柏林人对勃兰登堡门怀有特殊的感情,称它为“命运之门”。

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

  波茨坦广场从来不是Piazza(意大利语,广场),而是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一个高密度的交通枢纽,在这里安装了欧洲第一个红绿灯。

帝国国会大厦(Reichstagsgebaeude)

  它建于1894年,长137米,宽97米。这座豪华建筑应该是德意志帝国的强大的象征,因此德皇拒绝了1884年设计的铭文“德意志民族”,因为对他来说这段铭文太民主了。直到1916年,铭文才被加上。两年后,就是在这里魏玛共和国宣告成立,魏玛共和国的历史到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后结束。1933年2月28日晚的国会大厦纵火案为纳粹党人赢得多数票作了准备,1945年4月30日,苏联战士在此升起红旗。1999年这里成为联邦议会的所在地。

柏林墙-Berliner Mauer(Berlin tall)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市政厅(Berliner Rathaus)

  市政厅始建于1861年,建成于1869年,全用红砖砌成。因此又叫“红色市政厅”。因建筑颜色得名,而非指市议会议员的政治态度。柏林市政府设在这里。市政厅由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魏泽曼设计,大致仿照意大利北部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政厅。柏林分裂后,红色市政厅理所当然地成为东柏林市政厅,而西柏林选择了舍讷贝格市政厅。现在红色市政厅重新为东西两个社区服务。有计划在地下室开个餐馆,这是德国市政厅的传统。市政厅门前有黑熊城徽(即州徽)。100米高的钟塔是柏林居民明确的路标。钟塔尖上高高飘扬着州旗,旗的上下方各有一道红边,中间为白底黑熊。熊是柏林的象征性动物,据传说柏林这个地名就是由德语“小熊”演化而来的。

夏洛腾堡宫 (SchlossCharlottenburg)

  最早,这个宫殿是1695-1699年弗里德里克三世请建筑师约翰·阿诺德·奈林为他的 妻子索菲·夏洛特在柏林与波茨坦之间修建的一座朴素的避暑寓所。1701年弗里德里克三世选帝后成为普鲁士国王。把城堡变成小型的凡尔赛宫是弗里德里克大帝(弗里德里克二世国王)的主意。他指示退役普鲁士军队上尉、富有灵感的建筑师乔治·温策斯劳斯·冯·科诺贝尔斯多夫在1740-1746年修建了东边全新的洛可可风格的厢房,里面有皇室套间。1788年到1791年,卡尔·朗汉斯在弗里德里克·威廉一世设计了柑橘园西头的施洛斯剧院与院中现名观景楼的茶室(1788年),这样夏洛滕堡宫就有505米长了。最后在1810年,弗里德里克·威廉三世决定纪念他受人民爱戴的妻子路易莎皇后,委派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为路易莎建一座陵墓。申克尔还参与设计了西厢房东头的起居区。

凯撒·威廉纪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chtniskirche)

  威廉二世1891年到1895年下令建造这座教堂,以纪念他的祖父。在二战中被毁,现在它和埃贡·埃尔曼1961年新建的教堂一起,表现了威廉二世时代对排场院的需要、战争的痕迹、战后替代被毁之物的决心这三者之间的冲突。新建的教堂是灰色的,不太起眼,只有在夜晚才在灯光映衬下变成蓝色。灯光透过蓝色的查尔特斯玻璃建筑石射出来,教堂在灯光中显得无比美丽。教堂的遗址被布置成纪念馆。

菩提树大街(Unter den Linden)

  柏林菩提树大街是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长1475米,宽60米。这里一度是柏林的心脏。普鲁士士兵在此接受检阅,乐队在此演奏,人们在此散步,而旅游者云集于此,瞻仰大街末端科诺贝尔斯多夫与申克尔等人的一系列建筑典范。这些建筑大都毁于二战,德国法西斯灭亡前在这里与盟军展开了血战。现在的街道是战后按旧貌重建的。菩提树大街有8条行车线,两旁是一幢幢各具特点的古建筑。大街北面的建筑物有德国历史博物馆、新卫宫(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受害者纪念堂)、洪堡大学、老图书馆。南面有国家歌剧院。路中间的骑像是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骑像。

奔驰博物馆(Mercedes-BenzMuseum)

  这个博物馆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汽车公司,收藏了很多过去使用的和豪华的车辆,以及很多赛车和破纪录的车辆的引擎。展览内容丰富,除了汽车,还有船舶和飞机。在那里可以看到的有奔驰初创时的车,第一辆被命名为Mercedes的车等等。馆内还有咖啡茶座和购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