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洗澡的法国人
香水最早起源于埃及、印度、罗马、希腊、波斯等文明古国。十一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欧洲带来了灿烂的东方文化,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加强,香水这种悦人悦已的产品,逐渐为欧洲人所接受和喜爱。
但是直到十六世纪以前,法国的香水工艺还很落后,香水的使用还远末形成风气,那时候的法国人甚至拒绝洗澡,因为一般人家里并没有浴室设备,加上淋病的流行,许多人认为到公共浴室洗澡会得性病,因此对洗澡也就敬谢不敏了。
始作俑者
公元1533年,教皇的侄女凯萨琳下嫁法王亨利二世,带来了丰富瑰丽的意大利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成为了法国香水文化的始作俑者。她的专职香水师还在巴黎开了第一家香水公司(这家香水店还兼卖毒药,且是专门卖给妒火中烧的男女,此店的遗址还可在巴黎找到。)
臭王
亨利四世对香水不以为然,百姓都讥笑他是臭王。路易十三也是个臭王。据说为了掩盖头上的大伤疤,他发明了戴假发。路易十三的王后对他的臭味忍无可忍,但她直到临死前才告诉她的侍女,于是侍女们信誓旦旦向她保证在她死后,一定用干净的亚麻布、香水、和她收集的340双有香味的手套来给她陪葬。
香王
路易十四一点都不象他的祖先,他对于臭味极其敏感,他命令宫廷香水师必须每天调制出一种他所喜欢的香水,否则就有上断头台的危险。故后世对他有“香皇”之称。到了路易十六,更是动用倾国之力将意大利的香水及香皂工业高手挖过来,从此奠定法国香水工业的基础。
拿破仑
法国的香水工业在拿破仑时期由于其鼎力支持而盛况空前,他鼓励当时的科学家投入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从而使法国的香水工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开始领先世界的潮流。
音乐节
1982年1月的一天早晨,文化部音乐处处长莫里斯 ?富勒亥,转交给我一份报告,说法国人总共拥有四百多万件乐器。但其中的四分之三,被常年累月地弃置在壁柜、阁楼、或地下室里,最后全都被丢弃在垃圾桶或垃圾场。我不禁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悲惨命运叹息不已。
这份报告的下半部分,倒似乎不那么令人沮丧。我想,为什么不能让这些大提琴、吉他、长号、定音鼓、三角铁和大鼓,每年苏醒一次,把它们修理好、调好音,再给他们找一位演奏者,让人们的耳朵,为其美妙的音色而陶醉呢?为什么现在职业或业余的音乐家,不能自由自在地在室内、室外、或任何地方表演,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广场上,徊廊下,学校或医院的草坪上,音乐戏剧学院的大门前,在咖啡屋的挡雨披檐下,纯粹为了欢乐而表演呢?对于这样一场大型音乐会来说,现在缺少的只不过是一个名称、一个日子和一位能够唤醒睡美人的白马王子。
于是,1982年6月21日,举行了首届音乐节。音乐节这个名称,在法语里,恰好与“让音乐奏响吧”这句话的读音一模一样。选择夏至这一天,也就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在圣·让纪念日和三天之后的圣火日之间,确定一段时间,举办这个节日。文化部音乐处处长就充当了白马王子角色。为了避免刺激出于这样或那样原因那些讨厌音乐、认为这和夜间喧哗没有区别的人,节日应该在20点30分至21点钟之间举行。各色各样的参加者,以及不计其数的举办地,使第一届音乐节,成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许多纪念建筑、街道和广场拥满了音乐迷。从加来到芒东,一片欢腾。在巴黎,国民卫队军乐团骑着马,在歌剧院大街游行,童声合唱团在露天音乐台,演唱了普朗克和布里顿的合唱歌曲,弦乐四重奏在罗安和阿尔贝饭店,献听了勃拉姆斯和舒曼的作品,巴黎歌剧院交响乐团,在加尼埃宫的台阶上,演奏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凯尔特音乐家在蒙巴尔纳斯火车站广场欢聚,大众媒体将他们的转播台,安置在共和广场、巴士底狱广场以及人权广场上。
我们认为,保留这个想法是个好主意。于是,从第二年起,取消了时间限制。伴随着18年的成功发展 ,今天,这个节日已经进入了人们的
习俗。交响乐团、军乐队、爵士乐队、流行乐队、技术音乐、世界音乐、说唱乐、黑人福音赞美诗、合唱团以及唱诗班,各色各样的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每年的6月21日,都一起来庆祝这个音乐节。同7月14日的国庆节,5月1日的劳动节,5月8日的胜利日一样,6月21日不再是为纪念被人遗忘的年轻殉道者---圣罗多尔夫,而是所有的音乐家共同欢庆的节日,虽然这一天,既还没有以“音乐节”的名义,被编入袖珍日记本或邮政日历,也还没有成为公众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