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突尼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unisia,La Republique Tunisienne)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直径约为旗宽的一半,圆地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国徽:为盾徽。盾形之上为红色新月和五角星,寓意同国旗。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上部是海洋中航行的帆船,象征历史上腓尼基人第一次乘船来到突尼斯;左下方为黄地上一副天平,象征正义与平等;右下方为红地上一只握刀直立的狮子。盾面中间的绶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秩序、自由和正义”。
面积:162155平方公里。
人口:991万(2004年), 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
语言: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
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
首都:突尼斯(Tunis),人口214万(2003年)。
国家元首:总统宰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1987年11月7日就任,1989年4月当选,1994年3月、1999年10月和2004年10月三度蝉联。
重要节日:独立日(国庆节):3月20日。
货币:第纳尔(Tunisian Dinar,TD),1第纳尔=1000米里姆。
汇率:1美元≈1.29第纳尔(2005年6月)。
当地时间:一般:国际标准时+1小时;北京时间-7小时。特殊:2005年5月1日起突实行夏时制,在原基础上+1小时,相当于北京时间-6小时。
地理: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全长1300公里。北部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8月为最热月,日均温21℃至33℃;1月为最冷月,日均温6℃至14℃。
历史: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布尔吉巴任第一任总统,1975年经议会批准,布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接替布任共和国总统。
经济:以农业为主,但粮食不能自给。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政治:1989年4月,突尼斯举行总统和立法选举,本·阿里当选总统,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获全部议席。1994年,本·阿里蝉联总统,突产生独立以来首届宪盟占压倒多数的多党议会。1999年10月,突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参加的总统选举,本·阿里以高票再度蝉联总统,立法选举与此同时进行,增加了反对党的议席,宪盟仍获得绝大多数席位。2003年7月宪盟“四大”成功召开,本·阿里的变革路线和执政理念统一并强化了全党思想,本作为该党唯一的候选人将参加2004年总统大选。2004年10月24日,本以94.48%的得票率第三次成功当选连任。11月10日,新一届内阁成立,格努希总理留任。目前,突政局稳定。
外交:突对外奉行中立、睦邻、不结盟的政策,表现出温和、务实、平衡的特点。强调突的阿拉伯、伊斯兰及非洲属性,积极倡导马格里布国家联合,重点发展同欧盟和美国的关系,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议。突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谋求发挥自身独特影响。主张和平解决地区争端,呼吁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与中国关系:1964年1月10日,突尼斯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