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

    资源比较贫乏,除石油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100%靠进口。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估计为1.88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2000亿立方米。探明褐煤储量为9000万吨。森林面积50.1万公顷,覆盖率为12%。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

2.经济简史

    丹麦以农业立国,农业历史悠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70年代初,由于丹麦对进口原油过分依赖,因而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1976年逆差高达19.14亿美元,创战后最高纪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随之上升,国民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面对这种严重局面,70年代中,丹麦政府采取了紧缩财政的方针。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如国内生产总值在1975年下降0.7%之后,接连几年持续有所增长,国际收支逆差也有所减少,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继续上升。

    1979年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再度恶化,当年出现29.65亿美元的逆差,再次创战后最高纪录。1980年丹麦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80年和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分别为-0.4%和-0.9%)。1982年9月保尔施吕道为首相的联合政府执政后,把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和降低财政赤字作为首要政策目标,结果1983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下降为11.7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约一半。通货膨胀率下降到 6.9%。

    1982年以来丹麦经济持续增长,1982-1986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6%。1986年,国家财政 12年来首次出现盈余,约80亿丹麦克朗;通货膨胀率为3.7%,为17年来的最低点。经济回升带来了自1984年初开始的消费高涨以及投资热潮,致使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又趋恶化,现政府继续奉行严格控制工资增长和财政支出,限制私人消费和稳定丹麦克朗汇率的紧缩政策,使高通货膨胀率、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和庞大财政赤字逐步得到控制。

3.经济概况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年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水泥、机械、电子、医药及食品加工业等。丹第三产业发达,产值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1996年,丹经济稳定增长,通货膨胀率保持较低水平,失业率降至十年来最低点,财政赤字减少,克朗汇率稳定,利率回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额顺差。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农牧业高度发达。1995年农业总产值(包括渔业、林业)为407.7亿克朗,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2%。特点是农牧结合,以牧为主,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6%。有耕地面积 269万公顷,农业人口14万,占总劳动力的5.4%。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2/3供出口,猪肉、奶酷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产国,1993年生产760万张貂皮。1995年家畜存栏数:牛209万头,羊14.5万头,猪1108万头;家禽存栏数1867万只。产奶468万吨,蛋 9.5万吨。

(2).工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95年工业(包括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工业)总产值达2776亿丹麦克朗,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6%,比上年上升6.4%。主要有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制药、纺织、家具和食品加工等。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啤酒、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在世界享有声誉。1992年产石油775万吨。企业以中小型为主。1993年有职工约5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8%。

(3).服务业概况

    服务行业发达,包括中央政府和市政的公共及私营服务、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 1993年产值达6383亿克朗,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8.4%。

5.主要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9708亿丹麦克朗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18.7万丹麦克朗

经济增长率(1995年):2.8%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6.7865克朗

通货膨胀率(1995年):2.0%

失业率(1995年):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