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
景区介绍:在烟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公里的小岛——智利的复活节岛。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的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每年的复活节都会使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岛活跃起来,今年的复活节是4月20日,那些喜爱旅游的人们就可以到复活节岛一边过复活节一边感受小岛的美丽了。
复活节岛是由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于1722年4月5日首先发现,当天正值基督教的复活节,故得名。岛上的居民则称它为“拉帕努伊”,意为“石像的故乡”,或称“特皮托·库拉”,意即“世界的肚脐”。小岛东距智利本土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岛1900公里,像一叶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上。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阿纳凯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黄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点。据传,它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达海”是全岛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当傍晚,人们步行到这里观看日落,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
复活节岛人热情好客,友善礼貌,每迎来宾都献上串串花环。男女青年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男人颈套花环、裸露上身,女人头戴花饰、下穿羽裙,跳起优美的羽裙舞。这种舞蹈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智利旅游活动的“保留节目”。岛上的传统节日岛人节岛上最大的传统节日莫过于一年一度的“岛人节”。每年春天,全体岛民齐聚奥龙戈火山顶,选举自己的首领“鸟人”,祭拜自己的神明。“鸟人”出自岛上流传的一个神话:古时候,造物主玛科·玛科向岛上的祭司传授宗教仪式和祭神物品——海鸟蛋,并指定海上两个礁屿为取鸟蛋的地方。
这样,每年8、9月份海鸥飞来之时,岛民们就会集中在奥龙戈海边。每个部落推选一名选手顺崖下海,游到2公里外的大礁石上寻找鸟蛋。第一个得到鸟蛋的选手立即游回岛上,将蛋交给自己的酋长,这个酋长便成为当年的“鸟人”。整个一年里,他都被岛民供奉为神明。由于游泳取蛋时常遭鲨鱼袭击,这一活动已停止100多年了。但神圣的祭典仪式、多彩的化妆表演仍然保留至今,“鸟人”仍是岛民的崇拜神。为适应旅游的需要,活动时间改在每年的2月份,让更多的游客目睹这奇异的风俗。复活节岛的由来复活节岛是地球上最孤独的一个岛屿。这个三角形小岛位于东太平洋,它离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也相当遥远,离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是皮特克恩岛,远在西边2000公里处。迟至1722年4月5日,该岛的原居民才与外界有了接触,那是由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Jakob
Roggeven)率领的一支114人的三艘战舰。洛加文发现它的时候,在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一个点,在旁边写上“复活节岛”,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从此该岛以“复活节岛”为人所知。但是现在人类学界一般将它叫做拉帕努伊岛(Rapa
Nui),这是19世纪中叶波利尼西亚人对它的称呼;岛上原居民被称做拉帕努伊人,他们讲的方言被称做拉帕努伊语。复活节岛世界的肚脐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原居民除了把这个岛屿称做特凯恩加(te
kainga)意即“大地”之外,还有没有特别的名称。据说,有一种从其祖先传下来的名称叫“特皮托·库拉”,它一度被译成“世界的肚脐”,这个说法引起了许多人浮想联翩。
令人惊讶的是,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
但这个“世界的肚脐”未必指全岛,可能仅指岛上的火山口,那就没什么神秘之处了。而且据语言学家W·邱吉尔的考证,这个称呼的准确含意可能是“大地的尽头”。
不过复活节岛的确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它位于南纬27度,属亚热带,气候相当暖和。它是在大约一百万年前海底的三座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是有利于种植的富饶土壤。在理论上,它应该和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岛屿一样,是个天堂乐园。但是,洛加文对它的第一印象却是一个荒岛:“我们起初从远距离观察,把复活节岛设想成了一块沙地;这是由于我们将枯萎的野草或其他枯干、烧焦的植物都当成了沙土,因为它的荒凉的外表只给我们特别贫瘠的印象。”然而,大批被当地人称为莫埃(moai)的巨大石像就是诞生在这块贫瘠、落后的土地上的。
巴利亚里卡湖泊浴场
景区介绍: 以相同名字命名的湖的两岸聚集了被它迷人的海滩、舒适的酒店、游艺俱乐部、热闹非凡的夜生活以及最丰富的短途周边游览所吸引的游客们。参观国家公园、在特兰古拉河漂流或者在巴利亚里卡火山冬季中心滑雪。这里对于爱好运动、冒险、大自然和钓鱼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这些城市周围共有12条河流和湖泊。在湖泊和火山区的南端,呈现在这里的是人类的另外一些奇观,这里的建筑和美食有力地证明了德国人的迁入。在沿海城市中,美丽的巴尔的维亚城是比较突出的。它位于距离普孔145公里或者离圣地亚哥两小时飞机路程的地方。巴尔的维亚城贯穿卡耶卡耶河及其周围地区,来到这里的人们甚至可以欣赏到古代西班牙人所描述的迷人景色。除了普耶乌埃等风景秀丽的国家公园和有趣的河流外,距离巴尔的维亚城210公里,从圣地亚哥飞行两小时即可到达蒙特港,这又是旅游的理想场所,在风景如画的安尔赫尔莫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
交通指南:距离特木科城112公里的地方是普孔和巴利亚里卡湖泊浴场
春卡拉湖
景区介绍: 阿里卡继续开车前行3个小时,就到了春卡拉,它位于拉乌卡国家公园内,是世界最高的湖,已成为智利高原的标志物。这里是最理想的观察鸟类的区域,野鸭、弗拉门哥斯鸟以及小羊驼和原驼等。
交通指南:世界最高的湖
圣地亚哥
智利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城市人口557万(1993年),占全国总人口的36%。工业生产占全国50%,包括冶金、电力、机械、药品、水泥、化工、纺织、制革、造纸和食品工业。附近有特尼恩特铜矿。该市是沟通智利南北经济活动的交通枢纽,有智利最大的国际国际机场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机场,有电气化铁路通往瓦尔帕莱索,还有一般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各地。金融机构有1家证券交易所、20家大银行和许多保险公司。文化教育设施有智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圣地亚哥大学等几十所大专院校,有南美最大的智力4国家图书馆,定期举办国际书展,还有历史博物馆、工艺美术馆、广播电视台等。该城地处沿岸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之间的河谷平原,依山傍水,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10月至次年3月)温和干燥,1月平均气温20℃;冬季(4
—9月)寒冷潮湿,7月平均气温7.7℃,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建筑风格独特,街道纵横交错,既保存有殖民时期的总督府、教堂、铸币所等古建筑,又有造型优美的新古典式大楼。市内到处可以看到铜的光辉,在广场和街头随时可见历代名人的塑像和重大历史时间的雕塑,建筑物上镶着铜制装饰品,商店橱窗里陈列着闪闪发光的铜制器皿和手工制品。兵器广场和宪法广场为城市心脏地带,附近有繁华的商业区,保存大量古文物和艺术品的大小教堂,国会大厦、总统府等建筑宏伟壮观,“红厅”是举行官方活动的地方,宪法广场是举行群众机会的场所。市区东端的圣卢西亚山的风景区,被成为“城中绿岛”,成为圣地亚哥的标志。城东北的圣克里斯托瓦山是首都公园,山顶屹立着一尊用大理石雕刻的圣母玛利亚雕象,山以仙名,故又称“圣母山”。城东部不远是世界闻名的滑雪胜地。圣地亚哥一带是智利旅游重点地区。
瓦尔帕莱索
智利第二大城市,南美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它位于太平洋海湾的南岸,圣地亚哥西北100公里处,初建于1536年,作为圣地亚哥的外港、要塞和海军基地。瓦尔帕莱索的意思是“天堂”,可见人们对它的赞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已达30万。工商业发达,有铸造、机械、炼油、化工、纺织、化纤、制鞋、药品、香烟、榨糖、食品等工厂。它是智利最大的海港,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天然良港,现有码头泊位10个,年货物吞吐量达350万吨,智利大部分进口商品经此运入,在全国运输业和进出口业中占重要位置。该城有电气化铁路同乡圣地亚哥,有铁路、公路、航空线与各城市相通。作为文化中心有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1928年创建)、圣玛利亚工业学校以及自然、历史、美术博物馆。城市沿山坡而建,别具一格,上、下城区之间由通缆索铁道、升降车以及道路相连。市内有不少殖民时期的古建筑,风景优美,观光业兴盛。城东北7公里处有旅游卫星城比尼亚德尔马,此地拥有南美最有名的海水浴场,美称为“南太平洋的珍珠“。
湖水旅游区
从特木科往南到蒙特港之间有大大小小许多美丽的湖泊,其中最大的是延基韦湖和托多斯洛斯桑托斯湖。东侧是安第斯山丘陵,背景是高高低低的火山峰,其中的奥索尔诺山有“智利富士山”之尔。湖区不仅以其湖光山色美景著称,而且是印第安文化和人类学的观光胜地。在特木科以参观主要展出印第安人历史文化的阿卡尼亚博物馆,附近有印第安人居住的村落和集市。往东可来到据称是原始阿劳卡尼亚印第安人最后的村落洛波斯。从蒙特港乘轮船和汽车进入湖区最大岛屿厅洛埃岛,本岛集居印第安人,保留了浓厚的印第安人的文化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人类学价值。
极地旅游区
智利南端是极地型地带,一片南极风光。从蒙特港乘船南下,穿行于岛屿、峡湾和海峡构成的迷宫中间,绕过冰山雪谷,经过4天航行到达彭塔阿雷纳斯。站在山丘向南眺望,可看到南极大陆。彭塔市是南美通向南极大陆的唯一前哨站,已成为世界各地旅客前往南极重要的中转站,考察人员、科学家、新闻记者以及旅游者或乘船或塔机,络绎不绝。从彭塔市往南是拥有圣拉斐尔冰川的圣拉斐尔国军用公园和土矗立着壮丽尖峰的托雷斯大林德佩因公园,可经磨齿兽史前时代洞窟前往峡湾游览。横渡麦哲伦海峡,观赏火地岛上特殊的火地人文和自然风光。再往南就是以陡峭岬角和波涛汹涌著称的合恩角国家公园。
帕伊乃塔国家公园
在这个生物圈世界保留地里可以看到巨大的塔及岩石和花岗岩的牛角,正是这些使得这个国家公园世界闻名。美丽的湖泊、湿地和冰川伴随着这些美好的景色旅程,这里拥有智利最为丰富的动物群种。帕伊乃塔国家公园有全世界最知名的漂流路线之一,当然在这里也可以开车或者骑马来享受这独特而优美的极地景色。在到达帕伊乃塔国家公园之前首先要来到纳塔雷斯港,它距离普恩塔·阿莱那斯城有3小时的路程,从这里到达帕伊乃塔国家公园还要再开车走3小时。从纳塔雷斯港还可以再进行一些短途旅行,比如去米罗顿山洞。就是在这个神奇的岩洞里人们发现了史前动物的遗迹。除此以外,还可以去巴塔哥尼亚众多景点中的塞拉纳和巴尔马塞塔冰川航行。
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
除了天然的荒芜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它所拥有的绿洲都曾经是生命的源泉,这些绿洲是惟一可以种植作物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绿洲孕育了风景如画的村庄——比卡和马蒂亚。除此以外,在迪拉那节中的宗教游行,是为了纪念一位印加公主而举行的,她想尽办法逃出了殖民者的魔掌,并躲进了沙漠中的塔马鲁科森林。
智利月亮谷----安第斯山下大地变色
名称 Valle de la Luna (西班牙文)
Valley of the Moon (英文)
月亮谷 (中文译名)
月亮谷其实代表 San Pedro de Atacama 西南一带的山谷,随着旅游业发展,个别地形较特别的山谷也被冠以如「金星谷」(Valle
de Marte)、「死亡谷」(Mirador Valle de Muerte) 等。
绝大多数旅客会从 San Pedro de Atacama 出发前往参观半天,静待日落后返回。因月亮谷并无公共交通,若非自行包出租车,便得参加旅行社的半天团。
小巴把旅客载到一狭隘的山谷口,旅客便下车徒步往下走过一些松软的幼沙地,像走在沙滩上一般。之后路旁出现一座约五十米高的大沙丘,部分旅客会走上山丘俯瞰四周,有些甚至有备以至,带备滑板玩滑沙。小巴会从另一条路驶往山路另一边,迎接走下山的旅客。
波浪沙纹
在一处高位俯瞰过月亮谷的地势后,我们去到一处有几块大石的地方。它们被称为「三个玛利亚」(Tres Maria),因有三枝竖立的大石而得名。智利人的命名文化可较我们差得远了,若把月亮谷搬到中国,可能整部《西游记》中的角色都会出现。
行程的高潮,是黄昏时分走上一座高高的大沙丘,欣赏月亮谷变色的奇景。别看轻走上山丘的难度,走来令人气喘,不少人中途放弃。
日落景色本身没有预期中壮观,很多游客似也没有耐性继续等待,纷纷离开。可是最美的一刻要待日落后十多分钟才开始,但见日落余晖像一枝彩笔,不断为天地涂上红、橙、黄、粉红、蓝等多种颜色。其实这样的变色在各地每天都发生,只是那里的山势地形像画布般被日落余晖沾上色彩。
|